有些语音正改变有些词语已消失 专家呼吁拯救四川方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2-22浏览次数:41

吃油大、吃莽莽、哈把哈、斗斗酒、扁食……

    新闻导入

    昨日是“国际母语日”。今年的主题是利用信息与传播技术保护和促进语言与语言多样性。

    “如果放大来看,之于外国,我们的母语就是汉语,也就是普通话。”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杨绍林说,不过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母语,即为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对于我们四川人来说,母语就是四川方言。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多种语言,但占世界97%的人口所说的语言仅占世界语言种类的4%,只有不到1/4的语言在学校和互联网上使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全世界超过50%的语种将濒临消亡。

    四川方言危机>>>

    老人方言说得巴适小娃娃莫得兴趣

    昨日上午,记者在成都街头随机调查了一些年纪较大的市民,听听他们所知道的老成都方言。

    “‘吃莽莽’,就是吃饭。”一位李姓中年男子想了想,似乎觉得这句话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接着说,“‘吃油大’,就是吃肉的意思,这个是以前成都的老方言哦,还有‘莫得搞烟’,就是啥子都没得的意思。”

    听到李先生的解释,旁边65岁的老大爷立马摇头晃脑,顺势念起了自己儿时常说的方言顺口溜,一口气念完,禁不住大笑。不过,有些遗憾的是,他说他教过孙子好几遍,但孙子不感兴趣,“孙子现在唱的都是奥特曼里头的歌,跟我们是两回事。”

    “‘哈把哈’,就是一会儿的意思。”市民王婆婆说,她是老成都,但现在正在学普通话,因为2岁的孙女在幼儿园学普通话,老师要求家长们也要说普通话,“说得不好就叫川普哦。”她说,因为要让孩子适应普通话的环境,所以她现在都不怎么教孩子说四川话。

    方言语音和词汇变化越来越多

    “现在想找一个成都人,能用100%标准的老成都话来读2篇小说,已经很少很少了。”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四川方言已经有了很多变化。

    语音方面,四川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教授张一舟说,他的孩子在成都长大,但孩子的成都话,跟老一辈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前说巴蜀的“蜀”字,是与成熟的“熟”字同音,但现在则是跟老鼠的“鼠”字同音。

    词汇方面,杨绍林举例说,比如喝“斗斗酒”,便是代表从酒窑里舀出来喝,这里的“斗”,实际是一种量具;再比如在茶馆里向店小二叫着“进菜钱”、“喊茶钱”,意思就是“谁的茶钱我来给”,但是现在很少这样说了。

    “有一些我们都很少听说了。”张一舟介绍,一位英国传教士在1900年出版的《西蜀方言》记有“扁食”一词,其实就是馄饨,即我们所喊的抄手。“而这些方言真正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