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教学与时代同频 线上与线下在云端共振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大学召开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761

20211029日至1031日,由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主办,西华大学文学和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国际汉语应用写作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盛大召开。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教授,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洪威雷教授,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谭美玲副教授等众多境内外专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西华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刑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广东行政学院、长春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三亚学院、信阳学院、铜仁学院、蚌埠学院、汉口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阿坝师范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济宁学院、湖南警察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广东省委党校,中国民族促进会南充市委员会、成都市神州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华苑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贵州省印江中学、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台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台基教育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澳门大学、澳门培正中学、澳门旅游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单位来宾首次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本次大会。

 为响应新时代对于应用写作人才需要,研讨会定位为国际汉语应用文研究高端论坛,75位专家学者赴线下研讨会,23位专家学者参与线上研讨会,提交论文51篇,共同探究学科学术问题,探索应用写作发展新道路。1030日上午8:30,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如期举行,大会伊始,主持人毛正天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教授致欢迎辞,殷切地表达了对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介绍了西华大学建校的悠久历史以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目前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并诚挚地邀请学界各位专家学者光临指导学院学术工作。.开幕式中,澳门大学邓景滨教授发来线上贺辞:峨嵋日月曜蓉城,妙筆文心别有情。機樞華章經國業,高擎大纛啟新程。

(开幕式现场一)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教授在线致开幕辞。陈会长表示,新冠疫情给传统产业带来挑战与冲击,教学活动也从凡间升入“云端”,因此应用写作也必须跟上时代和生活的步伐。而环境带来的挑战,也为应用写作研究提供了很多新课题,待学界专家学者进一步整理与探究。致辞结尾,陈瑞端教授再一次代表理事会表达了对于辛勤筹备的西华大学会议组以及排除万难赴会的专家学者的衷心感谢。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线上致辞)

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受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干天全教授委托,代其发表贺词。在贺词中,干教授诚挚地表达出对于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学术创新精神与工作的敬意,希望能够通过学术的碰撞与交流,加强四川写作学会与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的合作。

在大会致辞中,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洪威雷教授面对目前仍然存在教材多、专著少,写作学的专家多、学者少,从众跟风起舞多、开拓原创少的状况,发出了要“知与行,术与道有效结合”的倡议。为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写作人才,为中国更快更好的发展服务,洪教授提出了三点设想:一是在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名义下,成立应用文写作研究院,整合应用写作研究、教学的精英,形成集体力量;二是将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热心学会工作,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充实到学会核心层中来;三是倡导应用写作老师需抓好典型学生和典型文种。

(开幕式现场二)

开幕式后,研讨会组织开展了一场主题报告和六场小组研讨。主题报告会由重庆科技学院黄文贵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中文组主任吴学忠博士在线担任学术评议人。会中,三亚学院冯汝常教授作《新文科:大学写作课程建设的新指南》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周剑之副教授在线作《昭明心曲:君臣交流场域中的宋代表文》报告、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高级讲师马云骎作《讨论应用写作传播及话语权的正面影响——以粤澳疫情期间告示为例》报告、湖南警察学院教师朱省果、张志华在线作《新文科理念下的公文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报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教师容运珊、彭志全、李洁芳、梁颖在线作《香港非华语学生投诉信读写教学的策略》报告、西南大学袁智忠、刘斯婕作《具身传播视阈下公文传播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探析》报告、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晓华教授作《四川省混合式一流课程<写作>的教学与建设》报告。报告会结尾,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吴学忠博士由衷感慨该次报告会带来了丰盛的学术盛宴。

小组讨论中,研讨会设立的三个会场分别同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评议,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第一组讨论现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饶晓明在线展开题为《蕴藏着中国神话精神的应用文是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的发言。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徐洪归在线开展了《孰私孰公——浅谈古今祭文写作之变化》的发言,通过从古至今祭文写作内容形式的流变,凸显出应用文写作的经世致用。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杨景生教授在线展开题为《试析<论语>对于应用写作主体修养的启示》的发言。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万奇教授在线讲授题为《以“文”为本:<文心雕龙原道>篇新解》的发言,在与无识之物的对比中强调有心之器的人文之重要。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张江艳教授在线展开题为《从“应用”到“应用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唐宋文献应用文概念研究》的发言,并提到,唐宋时期应用一词指代骈体并形成四六定式,说明在唐宋,应用一词就出现了多重组合和多重含义,而应用文这一概念正是在上述语境中呼之欲出,应运而生。信阳学院文学院的毛正天教授作了题为《大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语言视界》的发言,从人的本质、语言哲学这两个维度论述写作活动,并且谈论大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探寻有效的语言表述是共同的追求,以兹求证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视界。香港浸会大学的陈远秀在线作了题为《中港台台风报告语言比较浅析》的发言,从语料来源及概述、报告体式、报告语言等方面分析中港台台风报告语言。四川警察学院的李铮副教授作了题为《“后真相”时代警情通报的事实叙写》的发言。西华大学研究生陈薄宇、李子惠作了题为《海峡两岸汉语应用写作文本对比研究——以时事新闻稿为例》的报告。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黄文贵副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写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的报告,并指出应用写作的模式化、创新性,分析应用写作模式的原型与理论来源以及创新的主要范畴和内在动力。

(第一组讨论现场一)

(第一组讨论现场二)

(第一组讨论现场三)

第二组讨论现场,澳门旅游学院黄婉妍副教授在线上展开题为《微型应用文之旅游应用—以澳门八景命名为例》的发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卢如华副教授在现场展开了题为《公文文本拟制的路径依赖及优化探微——从一首现代边塞诗的非典型成文与传播范式说起》的精彩发言。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静宜在线上以《微型应用文的新形式:综艺花字》为主题进行发言。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汪莉在线上展开关于《微信朋友圈抗疫标语传播对应用写作的发展启示》的发言,她介绍了微信朋友圈抗疫标语的主要传播特征,分析了其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阐述了微信朋友圈抗疫标语的写作艺术,并分享了自身对微信朋友圈标语的启示与思考。信阳学院教授厉向君在现场作了题为《“你侬我侬”,比翼连枝——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的应用文文种例举略述》的发言,提到了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关系不仅密不可分,还增强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南宁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高维明作了主题为《浅论应用写作主体与公权力机关形象构建》的发言。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的吴学忠博士在线上展开题为《香港政府宣传品用语与政府形象塑造浅析》的发言,他首先简要介绍五十年代至今香港政府宣传品用语的发展,其次介绍五十年代至今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政府宣传品的语文特色,,最后从各种宣传品设计和用语的流变中分析香港政府形象从港英政府时代让人信赖的专业公仆到现在以网络平台社交互动来建立亲民形象的转变。澳门培正中学中文科主任麦芷琪在线上做了题为《演讲稿写作方法探究》的发言。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孙煜灏在现场就《公文传播学命名、对象、问题与谱系》为主题展开发言,阐述了公文传播学建构的必要性。成都锦城学院副教授刘莹在现场展开题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域下的应用写作研究》的发言,不仅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相关研究介绍,还分析了多模态应用写作的特征,展示了多模态应用写作的层级结构。

(第二组讨论现场一)

(第二组讨论现场二)

第三组讨论现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王雅彤展开了题为《自媒体对学校应用文教学的补充学习》的发言。重庆医科大学吴晓蓉教授即兴展开了发言,她介绍了所在学校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及成果,表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文写作教学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坚定了培养更多应用文写作人才的信心。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刘美希展开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探讨》的发言,指出了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以多种方式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水平的途径。西华大学王万洪副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以写作实践实训为例探索动态综合教学法”的发言和演示,他不仅讲述了自己以往的论文研究和教学经验,还以情景化的方式现场进行了演示,博得了在场人员的喝彩和鼓励。长江大学研究生贾泞羽发表了题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写作内容梳理与教学建议——以统编版必修教材为例》的发言,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内容的大概情况,并对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四个建议。西华大学李红梅老师代表团队展开了主题为《“主题式教学”“过程性考核”——基于大班课堂的写作教学实践》的发言,她指出高校学生对论文写作训练需求大,但教学现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诉求的困境,并介绍所在团队探索出来的传统线下+具体精细划分新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展示了在具体的考核指标下,主题式教学过程性考核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缓解大班教学效率低的教学成果。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红秀教授就“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自身的新思路。他提出,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要坚持党领导一切的理念,将事务文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此外,要树立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礼仪文书。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陈小梅进行了题为《应用文写作在中职院校医学类专业中的教学研究》的发言。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李金华教授在线展开了题为《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策略探究》的发言,从顶层设计和重要因素上下两个方面阐释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机理。成都锦城学院肖捷飞老师展开了题为《以成都锦城学院为例探究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视域下新文科写作教学模式》的发言。袁刚老师代铜仁学院郭征帆老师进行《秘书实用写作课程“六步七性”教学模式实践与成效》的发言,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指出目前秘书实用写作课程中教与学的问题,阐释了 “六步七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学生对其的应用的反馈,介绍了六部七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和产生的社会效应。

(第三组讨论现场一)

(第三组讨论现场二)

在小组讨论中,各发言人都展现出良好的问题意识、广阔的研究视野、深化的研究对象、扎实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的学术表达。同日晚,本届学会首次举办应用写作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分享交流会,与会人员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应用文写作的新思路和新前景。

31日,本届研讨会已逐渐接近尾声。上午830,研讨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由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晓华教授担任主持人,香港教育大学高级研究员崔晶盈博士在线担任学术评议人。交流过程中,成都锦城学院马秋穗副教授就新文科视域下写作+深度学习的锦城模式展开阐述,通过对锦城学院的应用文教学模式,阐述了对于高校写作教育的思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助理张菁菁展开以多元评核推广中史阅读发展非华语学生阅读报告的能力的阐述。此外,代表张江艳作了题为《从“应用”到“应用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唐宋文献应用文概念研究》的发言;代表吴学忠在线作了题为《香港政府宣传品用语与政府形象塑造浅析》的发言;代表袁刚现场慷慨一首,赞扬了本届年会的盛况以及西华大学会务组的筹备工作,万奇教授针对每篇论文的特点进行总结,肯定以上选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治学需要具有跨学科的视野、有大写作的实践。

(学术交流一)

(学术交流二)

自由发言阶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杜福磊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教学理论研究的观念转型问题》的发言,从宏观角度分析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提出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应用写作人才。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洪威雷教授针对锦城模式提出看法,主张推广锦城模式;并从形而上角度将写作分为八个层级。历向君教授强调举办会议的重要性,并感谢学会为境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的交流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时俊龙分享编写教材的心得体会。澳门大学的徐洪归作了题为《微型应用文——界定、功能及其研究价值》的发言,提出微型应用文的概念,说明微型应用文对应用文研究起到的广化、细化、深化的作用。成都锦城学院的王大江教授强调了通过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华中农业大学的毕耕教授作了题为《写作与沟通:应用写作课程的新拓展与新探索》的发言,讲述了所在院校就应用写作课程中所做的探索实践。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杨景生教授总结锦城模式、西华模式。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张江艳教授在线致谢。

闭幕式上,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特点与会务工作的不足之处,再次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的诚挚感谢和敬意。作为不断发展深化的学科,学会需要强劲的后继力量,陈瑞端会长在线宣读了新增理事名单,为学会吸纳了在本次研讨会上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注入了蓬勃的新鲜“血液”。信阳学院文学院毛正天教授进行学术总结,他感慨,本届学会展现了学者治学的严谨精神,学会同仁担负学科发展的责任感,在国际视野中承继学术使命的雄心壮志,在同仁的协力之下,势必对应用写作的深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表彰本届学会有卓越成果的与会代表,毛正天会长宣读优秀论文名单,进行优秀学术论文颁奖仪式。大会最后,吴学忠博士在线致闭幕辞,他表达了学会同仁,与会代表的诚挚感谢以及对学会发展的殷切祝福。至此,国际汉语应用写作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闭幕式现场)

研讨会为期两天,以新时代场域中应用写作理论与教学的时代功能和价值为主题,通过组织主题报告、分组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对应用写作与组织形象传播、话语权的建构研究,应用文人工智能写作与教学研究、中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资源的当代阐释、应用写作的职业化教育特征研究、东南亚与港澳台地区汉语应用写作文本对比研究、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文写作的研究等6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借此推动全球化时代汉语应用文写作的理论拓展和教学创新。

(开幕式线上线下参会者合影)

本次大会,结合疫情防控需求,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探讨应用写作理论与教学实践。境内外汉语应用写作学界的专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了新技术背景下的应用写作,应用写作理论和实践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为世界各地汉语应用文对比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动态交流,展现了新兴的文化成果,更为新时代视域下应用文写作的发展指出了发展的新道路。

  

                                                                 2021.10.31

文字编辑:陈颗

图片编辑:赵栩

指导教师:王学东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