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报告(蜀学百家讲坛第40讲)——中国传统赋体文学的创作与鉴赏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6

题 目:中国传统赋体文学的创作与鉴赏

主讲人:苍山牧云

时 间:2025916下午1400

地 点:6A-127

内 容:中国传统赋体文学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独特文体,肇始于战国,兴盛于汉唐,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核心特征。其创作重铺陈、尚藻饰,融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既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亦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创作上,以结构宏阔(例如两汉大赋)、语言华美(唐小赋)、声韵和谐(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三大要素为主。赏析时,从析形式之美、悟情理之深、观时代之变,三重维度着眼。今日读赋,既可感受《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辞采之美,亦能透过《哀江南赋》体会庾信“山河破碎”的家国之痛。赋体虽古,其融形式与思想、个体与时代于一体的创作智慧,仍为当代文学提供丰赡滋养。

主讲人简介:

苍山牧云,民盟成员,安徽怀远人,现居成都。人称“赋骨”,本名潘成稷,当代作家。曾先后进修于鲁迅文学院、中国文联研修院。中央统战部自由职业人士代表,中国辞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骈体文创作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创建四川苍山牧云文学艺术院、四川粮心坊酒业有限公司。发版专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苍山牧云辞赋选辑》《明德修心》辞赋集、《遇*青羊*赋韵》(人文青羊城市文脉赓续工程系列丛书 首卷)等80余卷,共1000余万字。其中文言辞赋作品21卷,刻碑108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