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明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蜀学百家讲坛”,在6A127作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苏轼的“活法”说起》的学术讲座,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讲座由学院院长潘殊闲主持。
曾明教授阐述观点
曾明教授向在场抛出一个有关文化定义的问题作开场,阐释了其广义和狭义两种层面的含义。他将中华文化的源头高度概括为“入世、闭世、出世”。他指出:“在解决欲望的问题上,儒家主张出乎其内,佛家主张出乎其外,道家主张超乎其上。佛家要入世,要讲究行动力、执行力、领导力,在改变情绪上,儒家不如佛家,道家提倡的是超越的思维方式。”
曾明教授讲解传统文化
曾明教授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其次要准确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内涵,即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同时也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以补充,拓宽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谈及苏轼的“活法”时,曾明教授认为我们今天对“活法”说,应该放置到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传统文化格局下重新审视,如果将“活法”局限在文论的狭义范畴,这未免误解了“活法”这一词。“活法”之“活”,既有“灵活”之意,也可以“存活”相诠,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辩证法的实质——一个“活”字,或者说是一个“变”字。
曾明教授的严谨治学精神和交谈风度,让与会师生领略了一场学术盛宴,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苏轼的“活法”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文新学院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稿:祁莹
摄影:杨雨馨
审核:邓妍 马思睿
一审一校:伍思丞
二审二校:谢安宁
三审三校:毛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