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展“浅谈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取径”学术讲座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0


417日下午,我院教师余华博士应邀在6A-127会议室作题为“浅谈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取径”的学术讲座。学院各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参加讲座。

讲座现场

余华博士基于《隋书·文学传序》与《南北文学不同论》的文本细读,系统界定了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内涵,指出该学科通过空间诗学视角,考察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形塑机制、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策略,以及文学实践在地域文化建构中的符号化功能。通过对《大林寺桃花》与《题遗山诗》、《枫桥夜泊》与《游山西村》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地理空间与文学创作的双向互文关系,揭示文学作品既是地理知识的艺术载体,亦构成文化地理的认知图谱。

讲座重点解析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双重路径:其一采取历时性视角,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为时空坐标,构建“要素分析-空间分布-成因阐释”的三维研究框架;其二进行文本深耕,通过作家全集精读,系统提取潜藏的历史地理信息。余华强调,研究须建立历史政区沿革、职官制度等基础认知体系,并推荐运用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进行行迹考证,参考包伟民教授《陆游的乡村世界》、张伟然教授《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及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等经典论著。

讲座现场

在学理思辨环节,余华老师以《水浒传》中的“江湖”和《品花宝鉴》《红楼真梦》《九尾龟》等明清小说中的“云南”意象为案例,论证了地理实体在文学转喻过程中发生的符号嬗变现象,揭示文学空间重构背后的文化权力机制。

本次讲座有效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认知,通过方法论示范为青年学人提供了创新的研究范式,彰显了学院深化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取向。



图文|唐小江

一审一校|罗玥

二审二校|余华

三审三校|毛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