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校友说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26

       数字浪潮高地擎旗奋进,省级一流专业扬帆起航。网络与新媒体,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成都市郫都校区就读,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让我们循着优秀校友的足迹,在虚拟与现实交错的经纬间,见证新生代传媒人在数字原野上书写的时代篇章。



严韵秋

个人简介: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英国利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于韩国成均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并不是外界想象中“拍视频、刷手机”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内容、技术与设计的交叉学科,更是一场系统性的能力重塑。新闻传播课程打通表达逻辑与信息解读,版式设计训练审美判断与视觉思维,数据库与人机界面设计则拓展了理性建模与用户感知的维度。文理并进,不是广而浅的泛学,而是在内容与技术之间架起融合的桥梁,形成个人的专业坐标与壁垒。当内容泛滥、平台更迭、规则模糊时,真正具备“知识组合力”的人,才能在喧哗中保持冷静,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稳定锚点。期待有更多的人在“网络与新媒体”的培养下,保持思考力与应变力,成长为能够驾驭内容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漆兵兵

个人简介: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为东莞市沃顿印刷有限公司品质副经理。

专业推荐语:在这个“所有行业都在新媒体化,所有产品都在品质化”的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的复合能力,恰恰是未来质量人最稀缺的基因——让严谨的工艺标准拥有传播温度,让冰冷的生产数据讲述品牌故事。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毕业生,今天我站在品质管理的角色回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跨界视野,深刻体会到——我们专业所训练的不仅是内容创作能力,更是一种“连接思维”。我们懂“数据语言”,四年间分析的每一组用户画像、每一条传播曲线,教会我们用数据洞察规律。如今在工厂,我用同样的方法解析生产不良率波动,用大数据抓取客户投诉关键词,让质量问题“看得见、说得清”。我们擅于“讲好故事”,曾为品牌策划的每一个爆款内容,都源于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捕捉。现在,我把这种能力用于编写《品质案例警示录》,用短视频还原事故场景,让一线工人3分钟理解“为什么0.1mm的偏差会让客户流失”。我们是“技术翻译官”,从PS修图到PR剪辑等,专业赋予的数字化工具能力,让我能快速架起桥梁:把晦涩的ISO标准变成车间扫码可看的动画指南,让枯燥的标准文件更易理解,将客户抽象的“包装要高级感”转化为可测量的光泽度参数。我们拥有“危机免疫力”,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管理经验,让我在应对批量质量事故时更从容:建立“5级客诉响应机制”,用当年运营官微的速度处理异常,设计“质量信用分”系统,像维护KOL口碑一样守护企业品质形象。



胡渊

个人简介: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本科阶段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党委宣传部学生传媒中心“宣传先进个人”;研究生阶段曾获全国大学生广告比赛北京赛区三等奖。现为成都市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官方微信负责人。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全媒体传播”与“数字技术”的学科交叉为根基,构建了“厚基础、强实战”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既涵盖新闻采编、传播学理论等学科内核,又覆盖摄影摄像、剪辑、短视频策划等实务模块。作为这一培养体系的受益者,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之余也能主动链接校内外资源,积累各平台实战经验,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行业生产力,在政务传播、互联网运营、品牌传播等赛道展现出独特竞争力。期待你们成为既能生产优质内容,又能驾驭技术工具的全媒体人才,更成为未来传播生态的造梦者。


杨佳丽

个人简介: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任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官方微信负责人,省建设科技信息中心科员。曾任吉利学院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人,原创作品在国家版权局登记。大学期间创办摄影摄像工作室,参与省两会及全国两会新闻报道。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学类下面的二级学科,相对来说是新兴专业。作为西华第一届网新毕业的学生,甚是荣幸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该专业课程主要围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信息化等大类学科,涉猎范围丰富、充实,有较多的实操课程。这个专业教会我的三件事:“流量思维”不是套路,而是洞察;跨界即底气,复合背景将成为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永远保持“网感”与“人味”的平衡。新媒体行业没有标准答案,但请始终保持对变化的敏锐、对内容的敬畏。个人建议,学生可从大一搭配社会实习,选择本土媒体机构或者主流媒体学习,因为该专业就业用人方更倾向有社会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最后,期待与你们共同定义下一个传播时代的模样,算法能推荐内容,但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的故事与价值观共鸣。



黄韬

个人简介: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现为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辅导员老师,获得2024年四川省师培中心交流示范课活动三等奖、兵棋推演比赛优秀指导老师、校园十佳媒体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系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隶属新闻传播学类,数字浪潮席卷,该专业即是船只,带你驶向新质未来。课程设计中,新闻学、传播学与信息化知识相互交融,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新媒体行业瞬息万变,需要对变化保持敏锐,对内容怀揣敬畏,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投身新闻、运营实践,在本土或主流媒体机构积累经验,做有温度、有骨骼的媒体人。期待有志青年加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用镜头捕捉时代脉搏,用文字传递社会温度。在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定义下一个传播时代。



杨镇禹

个人简介: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任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竹都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该专业聚焦于网络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的融合,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学生将学习新媒体内容创作、平台运营、数据分析等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与跨学科素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具备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领域从事内容生产、传播与管理工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字媒体行业需求。



尚美玲

个人简介: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综艺后期导演、短剧后期统筹、湖南蜗动传媒有限公司合伙人,现就职于北京景晰智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制作《中餐厅》第6季、《密室大逃脱》第6季、《女子推理社》第2季、《明星大侦探》第9季体验版、《好样的!国货》等综艺真人秀节目;《奋斗青春号》、《我是接班人》两档湖南省大学生及中小学生主题团课电视栏目;《一起鸿蒙吧》、《无人区有回声》等广告类真人秀节目。参与剪辑、指导多部竖屏短剧,主剪短剧《天降顶配未婚夫》登WETRUE短剧热度榜第七。
专业推荐语:很多人以为新媒体专业毕业出来就是“拍抖音”或“写公众号的”,这恰恰印证了传统认知与新媒体生态的断裂。在这里,技术逻辑与人文叙事并非对立面——当我们用Python抓取舆情数据时,必须同步思考传播伦理;设计交互页面时,要考虑认知心理学对用户注意力的影响;拍摄短视频时,运镜轨迹里藏着视听语言的密码。这种跨维度的思维锻造,要求我们在混沌的信息场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坐标,当平台算法突然改版、舆论生态瞬间转向、技术工具每月迭代时,我们须得在变化中锚定本质,培养“动态生存力”。技术是画笔而非枷锁,数据是乐谱而非镣铐。如果你期待成为既能用数据解构世界、又能用故事重构现实的“两栖生物”,“网新”会给你足够的实验田。但新媒体不是舒适圈,而是需要持续自我迭代的修罗场,唯有保持对未知的饥饿感,才能在算法的浪涌中冲出自己的航迹。



李玥

个人简介: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任四川卫视编导。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文”和“理”的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网络艺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既承载延续着传统媒体属性又持续涌动着多元创新力量,在这个专业的培养下,你可以成为追梦人,以笔墨书写,用镜头记录,描绘时代画卷,传递时代强音,你也可以做造梦家,让艺术与技术肆意碰撞,向“新”而行,奔赴下一场山海。



周羽霄

个人简介: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专硕第二党支部书记,先后在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和新媒体中心实习。

专业推荐语:在西华网新的学习生涯激发起我对于新闻的热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既包含了“采写编评摄”的新闻实践,也融合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实践+理论”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在毕业之后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读研都能够快速适应。



10 段家俊

个人简介: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曾在电商三创赛、正大杯等多项全国性大学生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同时辅修电子商务专业。现在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深造读研。

专业推荐语:网络与新媒体是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专业,我们面临旧的新闻传播体系的瓦解和改造,也在大片网络产业的崛起中彰显力量。这个专业于我而言,是打开视野、洞察社会各界的一把钥匙,毕竟传播无处不在。同时也具有一种倒逼我们适应新媒介、适应新社会的潜在力量。当然,专业赋予你的是一面画板,故事仍需你来书写。



11 王钰冉

个人简介: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为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民警。

专业推荐语:踏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门,仿佛开启一场奇幻的数字旅程,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探寻信息传播的诗意。从抓人眼球的爆款短视频如何创意“破题”,到社交媒体平台的精细“耕耘”与精准“引流”;从海量大数据隐匿的舆情风向精准“捕捉”,再到数字音频视频的精研雕琢与匠心演绎,传统媒体与数字网络相融合恰似灵动的音符,奏响新媒体时代的多重乐章。本专业拥有完备且多元的课程体系,打造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多种行业的蓬勃发展输送澎湃动力,注入源头活水。



12 周希冉

个人简介: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攻读编辑出版学硕士(数字出版方向),研一在读。

专业推荐语: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对学生新媒体技能的多元培养需求。其中,数字摄影与摄像、新媒体编辑、字体与版式设计等课程,侧重实践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并提升内容创作等核心能力。而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则注重学术素养积淀,助力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维。这种复合培养模式能够为行业输送兼具实践能力与学术潜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学姐,我建议大家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 在广泛涉猎中发掘兴趣点,选择 1-2 个细分领域深入钻研。无论是未来就业还是深造,提前明确方向并深耕,都能让你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13 李冰煊

个人简介: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获省级优秀毕业生、优秀荣誉学士等荣誉。

专业推荐语:在西华大学就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这四年,我实现了知识与自我灵魂的契合。当我踏入该专业的课堂里,我的潜力无限迸发。在这里每一门课程都像一把钥匙,精准开启我对新媒体的认知与热爱。跨界融合的视野,是网新各个课程赋予我的独特优势,它不仅教会我如何发掘自己的创新想法,更让我相信每一个热爱表达的灵魂,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一支笔,就是历史的注脚;一个镜头就是时代的追光。



14 陈奕妃

个人简介: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任华为四川终端业务部德阳办事处市场代表,负责德阳区域品牌建设与营销。

专业推荐语:工作很久还是会想起大学时期最喜欢的南方周末的发刊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在数字时代,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力量的凝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赋予我们的不是静态扁平的知识,而是动态立体的能力:用技术赋能声音,以内容点燃希望。在工作中,专业带给我以创新连接世界的思维,让我在每一活动中都用精准的策划与传播打破认知壁垒,用温暖的故事传递科技温度。我们如此热爱传媒,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每一条视频都是我们像这个世界传达的最有态度、最有温度、最有深度的思考。期待你们也同我一起与传媒结下不解之缘。



15 刘馨雨

个人简介: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现任职于公牛集团。

专业推荐语:初次接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时,不少人往往会将其与计算机专业关联,实则不然。此专业建立在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在理论维度,深入洞察新媒体对各个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完备的课程体系,着重培育学生在设计、剪辑、文案撰写等方面的实操能力,尤其聚焦于数字营销等关键领域。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极大地提升了综合素养,无论是选择考研深造,还是直接步入职场,都是极为理想的专业选择。



招生咨询

联系人:任老师

电话:028-87725198

QQ群:197675981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易班工作站出品

编辑 |王思燕

一审一校 | 张瑞熙 杨  

二审二校 | 毛雪花 谢安宁

三审三校|徐攀

秀米邮箱投稿|21314577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