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剑深研谋新篇 智汇人文启征程 ——学院召开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交流会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4浏览次数:10

为深化落实人文研究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深度转化,营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战略研究”的科研培育生态,313日,学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专题研讨会。学院领导干部、专任教师、新进人才及相关人员参与本次会议。

院长潘殊闲着重解析青年学者培养路径,提出“三维质量”发展思路:以学术传承厚度保障成长质量,以问题导向精度提升产出质量,以学科交叉广度激活创新质量。副院长王学东从战略高度阐明社科研究的时代使命,强调要建立“双循环”培育机制:对内深化跨学科融合,组建攻关团队;对外拓展学术网络,引进高端智库资源。

交流现场

在自主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根据不同专业分组展开交流指导,主要围绕五大研究方向展开学术碰撞:

 •语言学方向聚焦社会语言学前沿,于6A-108会议室展开讨论,武小军教授担任指导老师。该组针对方言保护中的抽样失真难题提出动态建模方案,并对语言调查抽样中的变量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方向,于6A-118会议室展开交流,由潘殊闲教授、李朝军教授、王燕飞副教授作指导交流。老师们围绕明清延续性、戏曲文化、巴蜀文化等话题确立协同攻关路径。

 •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方向,于6A-102会议室展开交流,王学东教授、范国英教授领衔指导。小组以长江文化带为视角,围绕蒋林欣老师“长江叙事”等选题展开讨论,探讨文学地理学研究新范式。

 •新闻与传播方向,于6A-114B会议室展开交流,陈彧教授、陈海燕教授、何一杰副教授作指导交流。老师们聚焦新媒体和新闻传播等热点探讨选题,为项目申报做准备。

 •历史学、管理学方向,于6A-116会议室展开交流,范佳教授、陈睿教授、王珂教授、余华副教授作指导交流。老师们由数字化、AI发展引出对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议题的讨论。

作为学院“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实践,此次会议通过“学术工作坊+战略研讨会”的创新形式,为构建“顶层设计-学科协同-精准攻坚”的全链条项目申报指导服务体系,打造学科交叉创新的学术共同体和人文社科创新策源地奠定坚实基础。


文稿|毛雪花、曾晨

摄影|曾雨欣

一审一校|唐宇涵、祁莹

二审二校|伍思丞、罗玥

三审三校|毛雪花、谢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