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晚18:50,正值冬风萧瑟,银杏叶落。文新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方向于6A-108会议室开展了“千年兴衰,万古江河”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中文系副教授曾晓娟老师担任评议人,学院23级、24级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共同参与并汇报。
本次读书会围绕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进行文本细读和深入剖析,探讨“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情况,从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四部分作为切入点分析,横跨千年,梳理历史脉络,去感受历代政治制度的得与失。
读书会现场
2023级研究生唐佳宁同学将“历代王朝中的公共精神缺失”作为出发点,并结合书中原文,深入分析了“法术、制度、公心”、“家国体制下的皇权和相权”,特别是对第三部分“士人的政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历代文人政府与皇帝之间长期处于抗衡状态,但都逃不出“家天下”的概念。2023级研究生潘芳铭同学则聚焦于皇权专制和部落专制,指出秦朝后不是皇帝专制的原因,是由于皇权和相权划分开,并从汉唐宋明四个朝代来论证自己得出的结论。随后分析清朝是部落专制的原因,是由于皇帝用另外一批人代替“士人政治”,并介绍了士的概念。2024级研究生杨丽同学从唐代的兵役制度入手,并将唐诗作为载体佐证府兵制的优点和失败的原因。她通过以诗证史的角度分析,为作品的解读提供的新的视角。曾晓娟老师耐心分析,所举唐诗不够完善,应列举典型性诗句作为例证,通过史诗互证的方法分析府兵制的得失。2024级研究生陈子涵同学基于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变迁,探讨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唐宋明清的科举制,她梳理历代考试制度的脉络,对比考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最后思考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启示。2024级研究生毛林娇同学以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非专制性为出发点,她首先介绍了专制的含义,随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析了“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最后得出从汉代的君权和相权相互制衡,到清代的部落政权,相权逐渐削弱,而君权逐步加强的结论。2024级研究生罗源露同学将地理因素作为重要考量,分析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建置的变迁。除了理论分析之外,她还加入了图片分析,让在场的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从秦汉郡县制到明清行省制度,地理考量始终贯穿,或依形便,或为制衡,以维统治与发展。
读书会汇报同学
此次读书会在中文系副教授曾晓娟老师的引领下深入解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史学思维在交流中彼此碰撞。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大家对于历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读书会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出品
文字|周媛媛
图片|唐佳宁、邓涛
审核|曾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