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邀请多名海外学者来院开展“海外汉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

来源:文新学院发稿时间:2019-11-25浏览次数:223

   为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拓展师生学术视野,营造学院学术氛围,111618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分别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隆教授、日本小樽商科大学嘉濑达男教授、中国台湾辅仁大学陈福滨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罗洁敏博士来院开展海外汉学研究系列讲座,学院有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讲座,副院长王学东教授主持讲座。

1116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隆教授带来题为“欧美赋学研究概述”的首场讲座。他从从十九世纪的欧洲汉学家对中国辞赋的翻译开始,介绍了欧美赋学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随后对西方19世纪主要的汉学家作了介绍,指出他们的共性多为学识广博、不拘泥于一方天地。接着介绍了西方20世纪汉学家和他们的学术思想,指出学术研究需要以元典为基础,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另外,苏教授还重点介绍了21世纪欧美赋学研究的集大成着康达维(DavidR.Knechtges)教授的学术研究。苏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吸引了在场所有师生的目光,同时细致回答了现场同学们的提问。

苏瑞隆教授讲座现场


1117日下午,日本汉学家小樽商科大学嘉濑达男教授应邀来院对日本当下的汉学研究作了介绍。他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出发,介绍了个人如何学习汉文并从事汉学研究的经历。在谈到近代日本汉学特色时,他表示日本的汉学研究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二战前的日本汉学研究相当繁荣,不管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都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专业,且各个大学都有自己侧重的方向和特色学科。二战后到80年代前这段时间,因中日两国的交往不多,日本汉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词典的编撰、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建立学会三个方向。随后,他又介绍了近年来日本汉学研究的新趋势:一是减少传统的研究方法,增加跨学科的研究;二是重视研究出土文献研究,考古材料增加;三是古籍研究的兴盛;四是流行现代汉语学习;五是对中国的亚文化和御宅文化的研究。最后,嘉濑达男教授还详细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嘉濑达男教授讲座现场


1118日上午,中国台湾辅仁大学陈福滨教授以“中国文化精神”为题为文新学院师生带来第三场海外汉学研究讲座。陈福滨教授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易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就《易经》的起源、性质,“易”的概念,《易经》哲学的精神加以诠解并赋予了其现代意义。他认为《易经》哲学的精神为主体意识、忧患意识、革新意识,现代意义上讲就是忧患的意义、创造的精神、厚载的靭力、变感的宇宙和上进的意志。《易经》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易道兼贯了天道、地道与人道。因此,人对宇宙万物,应以仁民爱物之心参赞天地之化育,成己、成人、成物。演讲结束,陈福滨教授还耐心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陈福滨教授讲座现场


1118日下午,海外汉学研究系列讲座第四场是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罗洁敏带来的“我的汉学研究之路”的讲座。她从个人学术经历、海外汉学研究、个人学习心得、未来学术发展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从事海外汉学研究的经历,推荐了众多海外汉学研究学者及其作品,并从比较文学和国际化等多角度展望了未来汉学学术发展方向。她认为,汉学是一门多层次学科,学习汉学需跨领域掌握哲学、历史、天文等多学科知识,跨文化深入了解他国文化及文学。她还强调音韵学在汉学研究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举例介绍如何翻译古代汉学文献。在互动环节,罗洁敏博士耐心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勉励大家时刻保持学习热情,积极投身于学习研究


罗洁敏博士讲座现场


海外汉学系列讲座让学院师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海外汉学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为学院师生搭建了海外交流平台,拓宽了学术视野,产生良好的反响。


(何霖春、钟丛敏、吴语萱、姚兰、汪瀛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