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丽泽读书会第二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4-04-28浏览次数:10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行万里路自是认识现实的妙策,读万卷书亦为了解世界的良方。2024年4月27日14点,西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第二场“丽泽”读书会于第六教学楼A座108室顺利举行。

本次读书会由中文系王珂副教授主持,杜姝仪、何倩两位研究生同学为主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一、研二年级的同学以及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到场学习并参与讨论。

图1 读书会现场 

两位同学从《新本郑氏周易》一文开始,对武英殿本《总目》“易类一”中的七篇提要作了校勘与解读。围绕着主讲人的讲述,余茹兰等同学对《总目》中古籍卷数的讹误情况以及今人校勘方法提出疑问,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王老师以对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卷数稽考为例,指出首先要查找当前是否出版了较为权威的点校本,看其前言中有无提到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或者未能圆满解决问题,则当从目录学入手,检索《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这两部史志目录,再查阅并梳理出历代书目中对《集解》的分卷。最后通过目前所知最早著录《集解》的文献,考索是否分卷问题的源流。这一过程固然有些枯燥和乏味,却是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比勘《总目》各版本时,有同学发现文津阁本《总目》中《陆氏易解》提要,较殿本和文渊阁本多出“周亮工《书影》记”一句。王老师就此指出,清代尤其是乾隆朝大兴文字狱,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为实现“寓禁于征”之目的,大量窜改文献典籍。文津阁本多出的这句话,当是因为周氏著述后来被乾隆列为禁书,故在成书于后的殿本、文渊本《总目》中被删去。由此问题引发,王老师又推荐了郭立暄先生发表在2023年第4期《文献》上的《印本视角与目录之改进》一文。该文谈到过去版本研究多注重“刻本”,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从“印本”视角出发,探讨文本的生成更能还原文献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比如《四库》中有些古书涉及钱谦益(乾隆耻其先仕明、后降清,故下令销其所著诸书),江南藏书家便在进呈之前将底本改削特印,以避免触及忌讳。王老师进而谈到,读书与阅世是相互促进的,文史学习并非只是钻故纸堆,更与现实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2 同学在分享

针对有同学提出无法在爱如生数据库中检索到《隋书·经籍志》收录的陆绩《周易注》这一问题,王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希望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各类数据库,但不能代替读书,而且使用时要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在检索完成后一定要回查纸质文本,进行核对。

图3 读书会现场

在开放讨论环节,多位本科同学表示目前阅读古籍仍感觉比较困难,王老师鼓励大家可以在平时多阅读文言小说,比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等书,持之以恒,文言阅读能力很快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

 “丽泽”读书会的举办初衷是希望同学们在当今这个以短平快为主流的世界中静下心来,重拾对阅读的热爱,这一成效在第二场读书会中已渐露端倪。也期待与会同学能逐步克服羞怯、不自信的心理,敞开胸怀、勇于讨论,在后续的读书会中有更多的获益。

图4 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