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广东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伟应学院邀请莅临“蜀学百家讲坛”,在郫都校区6A-127会议室开展了题为“阅读与写作改变人生”的学术讲座。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中文系教师李晓华教授出席本次讲座,各年级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讲座。讲座由李晓华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胡教授在讲座中深入阐释了个人人生理念——即读万卷书以明理,行万里路以见闻,授万堂课以传道,著万篇文以立言,特别强调最后一项写作实践对知识内化与思想淬炼的决定性作用。为具象化这一理论体系,他通过三重创作维度展开立体化演绎:在散文领域,以《雨中赏樱》的隽永笔触勾勒出中日樱文化的千年对话;在诗歌创作上,借《穿越了北回归线》的意象碰撞展现地域文明的交响共鸣;更以即将付梓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在路上》为蓝本,倡导青年用自传写作构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这三个创作切面如三棱镜般折射出文化传承的璀璨光谱。
讲座现场旋即转入沉浸式艺术场域。当《奋斗者年轮》的铿锵旋律响起,大屏幕轮播着胡教授学术生涯的珍贵瞬间;《漠河之恋》的悠扬曲调中,家庭影像编织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山水文心》的古典韵律则串联起学术共同体的精神图谱。这场视听盛宴突破传统讲座范式,使抽象理念在音符跃动中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心灵共振。
胡教授以苏格拉底式的诘问艺术,通过智慧交锋,将单向讲授升华为思维激荡的对话,完美印证了阅读重塑认知维度,写作重构生命轨迹的核心命题。
现场互动
互动环节,三位学生分别从“AI写作的运用”“现代诗的当代生存空间”“网络小说的文学性”等三个方面与胡教授交流。胡伟教授指出,应积极拥抱AI、合理利用AI,拓展视野、创新思维;对于现代诗,他主张写诗是为自己而写,鼓励学生勇敢创作;网络小说方面,他既肯定了其激发群众写作热情的积极性,也指出其同质化严重的缺点。最后,他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AI+网络文学”的新模式,希望借新工具、新载体使文学产生无穷力量。
讲座现场
总结环节,李晓华教授以中师人的独特视角寄语青年学子:脚下的知识越多,看到的风景就越美。讲座中,胡伟教授以人生轨迹为经纬,以文学创作为坐标,结合自身创作心路,立体展现了读写实践与生命成长的共生关系。其深入浅出的案例解析与富于哲思的学术洞见,有效激发了在场学子的阅读热情与创作勇气,为学院引导读写风尚、培育人文素养注入了新的动能。
文新学院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稿:曾晨
摄影:冯怡佳
审核:邓妍 马思睿
一审一校:伍思丞
二审二校:谢安宁
三审三校:毛雪花